1.说明
文章为个人观点,仅供参考
封面来自:Pixabay
作者:airtank
2.当前理解的意思
“德不配位,必有灾殃”是传统的一句谚语。
现在大家一般理解为:当一个人的品行或道德水平无法匹配他的社会地位或拥有的权利、财富时,就可能遭遇到不幸或灾难。
但现在我们会看到很多人,不论是普通人亦或者有地位的人的个人品行、道德水平极差,很多甚至不光是私人品行问题,甚至都是犯罪,但他们生活的依然很好,并没有不幸或是灾难。虽然也可以说是“不是不报,时候未到”,但还是感觉有些不对。
3.德字含义
后来我学习《智能气功》关于涵养道德的相关内容时,看到“德”字的本意并非我们现在的含义,那时我才理解了”德不配位,必有灾殃”这句话。
这里先来说下“德”字原本的含义:
古时“道”和“德”二字的含义有区别,“道”是体,“德”是用;“道”是指物质,“德”是指物质的功能和性质,“道”和“德”是一个事物不可分的两个方面(来自《智能气功-涵养道德相关内容》)。
古时“德”并不是做为个人的思想品行、道德水平,而是“道”的用、“道”的呈现、“道”的行。
如果在个人身上,这个人有“道”,基于这个人的“道”,那这个人也必然会基于他的“道”衍生出他的“德”。基于这点,“德”有“行”、“能力”等等的含义。
4.俗语新解
前面说了在个人身上“德”有“行”、“能力”等等的含义。如果“德不配位,必有灾殃”中的“德”字不理解为“思想品行、道德水平”,而是理解为“能力”,则“德不配位必有灾殃”这句话就会有新的解释:
如果一个人的能力,无法匹配他所在的位置。比如工作岗位、社会地位等等,那必然会带来灾殃。当然这里的“灾殃”如果理解为“灾难”,也有点不合适,理解为“问题”则更匹配“德”字“能力”的解释。
这种情况,在现实生活中就有很多的例子。当然了,在现实中,并非有问题就会让导致问题的人离开相应的位置。
一、在现实中,这种“德不配位”的情况是一种普遍现象。比如一个公司因为业务扩张,公司的某些员工必然会有一个阶段会处在他能力不够的岗位。在新岗位任职期间,因为能力、以及对新业务摸索的时期,犯错误是必然现象,这种本身就是一种试错过程。
二、如果出的问题并非原则性问题,影响也不大的情况下,则也可以留在原来的位置。毕竟员工和岗位的匹配度、熟练度都是有成本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