错误宝贵,不要浪费

文/朱建军

转载于回归疗法微信公众号,原文链接

西方人有个习惯,他们喜欢细致地给每一种稍许不同的病都起一个自己的名字。按他们的习惯来做的话,其实很多的中国人都有一种心理疾病,这病可命名为:错误恐怖症。

“千万不要出错啊”,就是这种病的患者的心声。一旦犯了错误,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羞耻愧疚懊恼自责。

当然谁都不喜欢犯错,因为犯错往往带来失败,而没有人喜欢失败。但错误恐惧症的患者,他们害怕犯错并不仅仅是不喜欢犯错带来的直接后果,而是害怕犯错这个行动本身。烤箱温度设定错了,面包烤糊了,他们难受的不是吃不上面包,而是“我犯错了”。

作为高校教师,我在课堂上对此深有体会。在我号召同学们参与讨论的时候,总是只有很少的人发言,而其他人则保持默不作声。被晾在讲台上无人理睬的我,会语重心长地告诉大家,“尽管随便发言,说错了也没有任何关系”,得到的回复也还是许多盯着我的眼睛和紧闭着的嘴。常常我只好放弃等待,并继续自说自话地“讲课”。

这当然不是我校学生的特色,而是中国学生的特色,即使他们到国外留学,也还是保留着这样的特色,因为他们更害怕出错,害怕出丑——其实说一个错误的答案又有什么“丑”呢?我们学习不就是因为我们还不会吗?

为什么中国人更害怕出错,我想这可能是有文化原因的。正如梁漱溟先生所说,中国文化是早熟的文化。在大众的精神发展程度还比较低的前提下,少数圣贤则达到了很高的发展水平。因此,对中国人来说有一种策略变得非常有吸引力,那就是追随圣贤。通往至高境界的道路已经被圣贤发现,所以我们需要做的不是自己探索,而是追随他们就好了。

对于追随来说,重要的就是不折不扣地按照圣贤的榜样去做,只要这个过程中没有错误,就可以保证最终成功并达到圣贤的境界。对于追随策略来说,不需要自己试探或自己发现,因为正确的道路已经存在,而不需要我们再创造。因此,我们会厌恶错误。

理论上,如果一个人能真正地做到不折不扣地追随圣贤,的确可以最终成功地趋近圣贤的境界。比如颜回亦步亦趋地追随孔子,的确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精神境界。

但实践中,能如颜回一样的人是很稀少的。首先那需要一个极高的信,类似于藏传佛教中对待上师的态度,才能在无知的情况下去不折不扣地追随。这对多数人来说是不可能的。另外,圣贤的人数是极少的,多数人没有机会去近距离接触他们。从而也不可能不折不扣地体会到他们的生命,而从间接的方式来受教于他们时,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误解,从而导致学习的效果大大地打了折扣。还有一个最核心的困境,那就是人的欲望会驱使他们,使他们优先去追求财富美色地位等,而不是优先追求圣贤的精神。

这也就导致很多中国人,尽管努力避免错误,但还是没有成功地学到了圣贤的精髓。而他们会把这个归结为犯了错误,因此就会对犯错有更强的恐惧。

在回归疗法的框架看,错误就是所选择的策略不适当,或执行策略中的不适当,致使没有实现预定的目标,从而没有带来满足没有能缓解焦虑。但在中国很多人眼中,错误似乎是一种道德的堕落。在回归疗法的框架看,错误只说明我们需要调节我们的策略或执行,而不需要进行指责,但在中国很多人眼中,犯错这个事情就是需要被指责的。

因此,许多中国人宁愿靠不做事,来保证不犯错。因为不做事就不会有错,而只要做事就几乎必定会犯错误。有一句俗语就是说得这个选择:不求有功,但求无过。

还有,如果中国人发现自己的确犯错了,他们会有一种强烈的倾向:不认错。因为只要认了错,就意味着自己陷入了一个可以被别人指责的劣势地位。别人可以随意指手画脚,可以随意贬低自己,而自己对此无能为力——谁让你犯错了呢。

所以我们也许应该对“追随策略”做一个调整,修改为宏观原则上的追随策略,和具体情境中的自我探索策略相结合。也就是说,我们在宏观原则上,可以以古圣贤的精神作为我们的指导,但是在具体的事情上,我们要靠自己的探索,来自己发现正确的做法。

像射箭一样,没有人能从第一次开始,保持每一次射箭都命中靶心。且学习射箭的人,也不需要要求自己有这种神奇的天赋。当然我们每一次都要好好地瞄准,但是如果射偏了,也不必因此感到羞耻。射偏了一定有其原因,我们找找原因,改进一下我们的射箭技术,以后的命中率就会因此而提高。如果射箭技术并不高,但侥幸一次次都命中红心,其实反而是个不利的事情,因为自己失去了改进技术的机会。

错误是什么呢?就是没有命中,就是一个提示,告诉你你需要有所改变;就是一个信息,告诉你现有的方式可能带来什么样的问题。所以错误是一个资源,可以用来帮助我们改进自己的策略、技术和行动。失败,就是这样当上了成功的妈妈的。

回归疗法中的说法就是,对行动的检验,让我们发现了错误。于是我们就可以通过总结经验以及诠释经验,得到一些新的知识。

在成功的时候,我们得到快乐,而在错误和失败中,我们得到学习。

美国人似乎更懂得这个道理,所以他们非常强调“试误学习”,错了不要紧,关键是在错误后去总结和学习,然后就会得到新的知识和能力。美国的强大,似乎其最核心就在于此。成功不在于算无遗策、战无不胜,而在于知错就改。而在出错的时候,并不因为羞耻等消极感受拖累自己,敢于承认错误,从而让自己能有机会看到错误、分析错误并改正错误。像导弹一样,不断校正轨迹从而击中目标。

比如学外语,一开始发言很烂,有什么关系呢?如果因此就不敢开口,固然我们可以遮丑,但是我们会一直丑下去并且需要永远遮下去,为什么不可以高高兴兴地露丑呢,然后再高高兴兴地学习。

当然,我们也不必抛弃中国原有的方法,如果我们能理解了圣贤的某些教导,有可能去追随并获得成就,我们当然也没有必要一定去试误学习。但当我们需要试误学习的时候,我们也不必以此为耻。高高山上立,和深深海底行,并不是矛盾的事情。

犯错误,是要付出代价的,因此错误让我们痛苦。不同情况下,错误的代价是不同的。年轻人犯错,代价相对比较小。比如初创的公司犯了一个错误,可能会损失几万,但同样的错误如果一开始没有犯,当公司已经规模很大的时候,也许犯这个错误就会损失几个亿。年轻的时候遇人不淑,至少你还有足够的时间去找到下一个好的人,但是如果青春将逝的时候遇人不淑,也许折腾不动的自己也经不起再一次的打击了。古人说:“少年得志,大不幸也”。并不是得志这个事情不幸,而是当你无知地碰巧没有犯错,你就失去了学习真正知识的机会,而你的无知将会在未来带来危险和更大的损害。

我们没有必要为了挫折教育而故意挫折,也没有必要为了在错误中学习而故意犯错。故意犯错是学习不到什么的,因为你会说“我是故意这样做的,要不然我就不会错”。只有当你认为自己没有做错,但结果却让你看到你有错,这个情况下才会突破你过去的认知。

所以年轻人不需要去犯错,只需要去“多做”。只要你多做事,只要你尽力认真做,你总会有犯错的时候;你如果有种隐含的内在缺点,就算一次两次幸运地(或者说不幸地)这个缺点没有带来明显的错误和失败,早晚总会有一天会带来错误和失败的。你做的事情越多,这一天到来的就越早,而你需要付出的代价也就越小,学习到的经验知识也就越多。

所以,虽然我们不求有错,但是当错误发生的时候,与其去文过饰非,不如告诉自己:

错误宝贵,不要浪费。

Previous Post

YOURLS短网址

Next Post

关于名词认知

Related Pos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