意、念、心、志

一、说明

内容是我读书的摘录和读记,不能保证一定正确。

主要是对意、念、心、志的含义认知。

图片来自:Pixabay

作者:165106

二、摘录

内容摘自《黄庭禅心即是气》

“志”是什么?“志”与“心”有什么不同?有几个字你一定会混淆,那就是“心”、“意”、“念”、“志”这四个字。也许你从小到大,从来也没有想到说这四个字应该要分一分吧?对很多人来说,这四个字“反正都一样啦”!其实它们的意义是有很大不同的。

孟子说:“夫志,气之帅也。”说这“志”是气的主导,是气的主帅。前面讲“心”,现在这边突然又跑出一个“志”来。“志”与“心”、“意”、“念”有什么不同?《大学》说:“欲正其心者,先诚其意。”究竟是“心”的范围大?还是“意”的范围大,其言外之意,是“心的范围比意大”。

为什么呢?因为“心”是讲思考的整体。人的思考会有一个模式。整体的思考模式,我们叫“心”,而“意”指的是更小的范围。

例如,我们与一个人相处三年后,我们会下评断说这个人整体上是个“好人”;但他此时此刻,心里所萌生的,却是一个坏心眼!有没有可能这样?当然会有!你我都曾经是这样,每个人都自以为是个好人,但是有时候也会有几个很坏的想法。但这几个念头并不足以毁掉人家对我的整体观感,因为我平常的心大体上来说是好的,而刚刚那几个闪动的坏思想,那个刹那的想法,我们就称为“意”。

“心”是长远的、整体的;“意”则是短暂的,刹那的,所以说“心”的范围比“意”大。

可是刹那的念头累积久了,也会变成“心”。若是一个人常常被刺激,常常在生气,以后心量就变得非常狭迫。一直要生气,动不动就要生气!那种愤怒、狭迫的意念,萌生久了之后,它也会变成你的“心”!这种人我们就说他的心眼很小,说他的心不好。

另一个心量很大的人,碰巧今天生气了,我们则会说:“他的心量实在是很好的,唉!他今天不知道怎么搞的!”一刹那的“意”,我们并不怎么在意,当下我们已经准备要原谅他了!对吧?

就像这样,长久的思考模式就叫做“心”,而那个突发的想法称为“意”。“心”是由“意”累积起来的。这就是《大学》为什么会说“意诚而后心正”的原因了。再来说“念”。虽然我们统称为“意念”,但是“意”与“念”我们还要分一下。什么叫“念”? “念”其实就是“意”,但“念”是指“意”里面那些很难割舍的,很令人怀念,久久不能自己的“意”。

所以,“念”这字分开来看是“今心”,也就是当下令人有无限挂碍的意思。“念”这个字拆开来又是“人二心”,人有了分别取舍的心,就是有了二心,就是“念”了。这样分清楚了没?没有挂碍的想法称为“意”,挂碍牵绊的当下称为“念”。

所以,“心”是一种想法,“意”也是一种想法,“念”也是一种想法。不过“心”是属于长久的思考模式,“意”是这一刹那的念头,而“念”则是“意”里面,常带着一种令人久久不能自己的诱惑、迷惘的存在。

譬如抽烟,偶尔想抽称为“意”,带着瘾头称为“念”,天天贪想就成为“心”,这样了解了吗?现在我们回到主题,讲到这个“志”。什么叫“志”?“志”也是心意的一种,但与方才那三个字又怎么区分呢?“志”这个字是特指那些有“向上”、“向善”特质的念头,有了向上的特质才叫“志”!

例如,我要立一个志,说:“我不要再这么爱睡了,这个月我一定不再迟到了!”这就是立了一个“志”。“志”的特质就是“向上”,凡是内心向上、奋发时,身中也必同时升起一股正气的感受来。

或说:“今天开始,我一定要戒烟成功!”或说:“今天开始,我一定要争气,不要再让人瞧不起!”你有没有发现身中都充满一种“正气凛然、前途光明”的感觉?这股感觉就是“志”。

所以,“志”也是“心”,但“志”是专指向上、有建设性的。它让人有一种光明、浩然的感受。没有人立志要下地狱、去炸油锅,也没有人立志明天最好让所有的人都看不起,让人唾弃,没有人立这样向下的“志”。这样向下的“心”便没有浩然正气。没有浩然正气就不叫“志”了!

举凡讲到“志”都有建设性,都有光明感,都会生起一股浩然正气。“志”持久了,有了惯性了,也会变成“心”,变成对自已及对众生都有建设性的“心”,它会使我们成为一个有人格的人。这种意念我们就称为“志”。

中国老祖宗真是有智慧,把念头分成好几类,普通闪动的我们叫“意”;会令人在当下久久不能自己的心、有分别对待的心叫“念”;很有建设性的、向上的叫“志”;大体上,长久的人格风范与思考模式叫做“心”。这样分得清楚吗?这个很重要,不能不辨明的。这不先了解的话,就无法解释孟子的这一段话了。

孟子说:“夫志,气之帅也。”为什么“志”是“气”的主帅?为什么“志”可以领导“气”?这得回到我们的身心之中来观察才能明了。

例如,我今天立志,说:“我一定要戒掉这个不好的习惯,绝不再让我的家人伤心了!”你有没有发现,一股慷慨激昂的正气已经萦绕在胸膛,一种光明的感觉、向上的感觉就升起来了!那股正在升起的感觉就是“气”。也就是说,我们的“志”立了,“气”也跟着来了。所以孟子说“志”是“气”的主帅,“气”是被“志”所领导着的。

三、整理

“心”是讲思考的整体。人的思考会有一个模式。整体的思考模式,我们叫“心”,而“意”指的是更小的范围。

“心”是长远的、整体的;“意”则是短暂的,刹那的,所以说“心”的范围比“意”大。可是刹那的念头累积久了,也会变成“心”。

长久的思考模式就叫做“心”,而那个突发的想法称为“意”。“心”是由“意”累积起来的。

虽然我们统称为“意念”,但是“意”与“念”我们还要分一下。什么叫“念”? “念”其实就是“意”,但“念”是指“意”里面那些很难割舍的,很令人怀念,久久不能自己的“意”。

“念”这字分开来看是“今心”,也就是当下令人有无限挂碍的意思。“念”这个字拆开来又是“人二心”,人有了分别取舍的心,就是有了二心,就是“念”了。这样分清楚了没?没有挂碍的想法称为“意”,挂碍牵绊的当下称为“念”。

“心”是一种想法,“意”也是一种想法,“念”也是一种想法。不过“心”是属于长久的思考模式,“意”是这一刹那的念头,而“念”则是“意”里面,常带着一种令人久久不能自己的诱惑、迷惘的存在。

什么叫“志”?“志”也是心意的一种,但与方才那三个字又怎么区分呢?“志”这个字是特指那些有“向上”、“向善”特质的念头,有了向上的特质才叫“志”!

例如,我要立一个志,说:“我不要再这么爱睡了,这个月我一定不再迟到了!”这就是立了一个“志”。“志”的特质就是“向上”,凡是内心向上、奋发时,身中也必同时升起一股正气的感受来。

举凡讲到“志”都有建设性,都有光明感,都会生起一股浩然正气。“志”持久了,有了惯性了,也会变成“心”,变成对自已及对众生都有建设性的“心”,它会使我们成为一个有人格的人。这种意念我们就称为“志”。

四、个人认知

意念

  1. 意和念按照相同的意思来认知,用一个词比较好表达:”临时起意”。意和念是我们不断生出、生起、变化的想法、情绪、杂念。比如我们常说的:念头,杂念。
  1. 按照不同认知来理解:
    1. 意有觉的意思,即分明鉴照,比如意识到。
    2. 念就是上面黄庭禅说的内容:系缚在某一个内容或者事务上。比如念念不忘、忆念、心系一念。

  1. 第一个含义是:我们个体的思维、想法、以及应对事务的模式。
  2. 第二个含义是:真心。真心即真信。

志与愿

  1. 志与愿均有表示存在意义的含义。不过志在这个含义上,并不是很明显。
  2. 日常生活中的志可以理解为目标。
Previous Post

我有一个朋友影评-什么是归属感?

Next Post

我有一个朋友影评2-自欺欺人被人欺

Related Pos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