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为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?

说明:

内容为个人观点,仅供参考

内容:

在网上有两个很火的现象:

一个是多年前,出去旅游的人,对于旅游的原因是:灵魂与身体必须有一个要在路上。

另外一个是部分家长不让小孩上学,而是带着小孩旅游,原因是:先让小孩行万里路。

“路”这个字有两个主要的含义:

一个是“道”,既往来通行的地方。比如道路、公路、水路、路途等。

一个是思想或行动的方向。比如思路、生路、出路。

从这两个现象看,【路】的含义并不是【道路】的含义,更像是【路】引申出来的含义,既【出行】。

那现在来看“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”这句话。如果解释为“读一万本书,行一万里路”,感觉就不对了。比如,读了一万本小说,走了一万理路,这在现在是很正常的事情,对于人来说并不会有很大的变化。

那现实中对人有大影响的是什么?是【知识】【经历】【阅历】,人在学习了【知识】后,【经历】事情,思考总结得到【阅历】。

【阅历】作为新的【知识】,加入到原有【知识】中,然后在【经历】,思考总结得到【阅历】,以此往复循环,螺旋上升。

转化成图以后:

【初始知识】 –> 【经历】 –> 【阅历】 –>【新知识】 –> 【经历】–> 【阅历】……..【初始知识】 –> 【经历】 –> 【阅历】……

那这样看前面两个现象中【路】引申出的【出行】含义,并非“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”这句话中【路】想要引申的含义。“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”中【路】的含义引申为【经历】更合适。

“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”中【万】字的解释并非是【一、十、百、千、万】的【万】,而是比喻“及其多”,引申出【无尽】的含义。

书在古代和现在的意义也并不相同。古代造纸不如现在发达,只有很重要的内容才会制作为书,不像现在任何内容都可以制作为书。那这里【书】的含义其实引申为【珍贵、宝贵的知识】比较合适。

【书】引申为【珍贵、宝贵的内容】,【万】引申为【无尽】,【路】引申为【经历】,那“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”就不是字面上的含义了。

基于上面几个字的引申意来理解“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”,可以有两个解释:

第一个解释:

学习与验证

读万卷书为学习,行万里路为验证。

非生而知之者,就需要去学习。学习到的知识,需要去验证是否正确。这里“读万卷书”既学习知识,“行万里路”既验证学习到的知识。这样经过学习知识,验证知识的螺旋上升阶段,慢慢形成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,会有一个基础的知识体系。

第二个解释:

学习与践行

第二个则是在第一个的基础上,三观建立以后,有自己个人的知识体系以后,开始践行自己的人生路。

我个人目前用的是第二种解释。

上面写的比较多,主要用来尝试解释,个人使用的话还是喜欢之前简单的总结:

读万卷书对应的是知,是种种理论,是种种知识。行万里路对应的是行,是种种实践,是种种经历。

读万卷书是搭建知识体系,行万里路是践行人生道路。

Previous Post

小红书tiktok-refugee现象思考

Related Pos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