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有一个朋友影评-什么是归属感?

说明

本文只是看完电视剧后的随笔,其中会有一些观点。这些观点只是我看完电视剧以后的一个情绪表达,没有对错。如果有人看到这篇内容,请莫在意观点的对错。

图片来自:Pixabay

作者主页:点击跳转到作者主页

电视剧表达的主题之一:归属感

前段时间看完了《我有一个朋友》,这是一部非常有意思的电视剧。剧中的后期,可以看到导演似乎想要表达一个主题:归属感。

三位主角的归属感变化

首先我们先看看三位主角的归属感变化:

梦三息

梦三息开始的归属感是师门,然后是好友北啸海,当前是杂货铺四人组。

梦三息归属感的变化:

师门(开始的归属感) —> 好友北啸海(新的归属感) –> 师门的消失(失去”开始的归属感”) –> 好友北啸海被杀(失去另外的归属感) –> 木云城杂货铺四人组(建立新的归属感)

岩四方

岩四方开始的归属感是父母,然后是村庄,当前是杂货铺四人组。

岩四方归属感的变化:

父母(开始的归属感) –> 寻找到父母(丢失开始的归属感) — 第一次返回村落(建立新的归属感) –> 村落人被杀(失去”新的归属感”) –> 木云城杂货铺四人组(建立新的归属感)

叶五枝

叶五枝开始的归属感是师门,当前是杂货铺四人组。

不过从剧中看,她对于杂货铺的归属感似乎不如梦三息和岩四方更深,可能是因为她只经历过一次归属感的破碎。

叶五枝的归属感变化:

师门(开始的归属感) –> 得知清涧宗被灭(失去归属感)

对于归属感的理解

朱建军教授在他的《回归疗法》一书提到一个说法:我们本质是”无我”的,但我们不愿直面这个事情,所以我们需要通过存在感来欺骗自己。

关于”无我”的概念,这个我讲不清楚。感兴趣可以去阅读朱建军教授的《回家:越走越快乐,回归疗法入门》。这篇内容的最后有《回家:越走越快乐,回归疗法入门》的电子版阅读地址。

我也在文章内摘录了《回家:越走越快乐,回归疗法入门》关于”无我”的解释。

存在感是什么?

而所谓的“存在感”,是感到有了什么“存在”呢?当然是“我”存在。存在感,就是“我存在”的感觉,就是一种相信“我”在的心理能量。追求存在感,实际是试图证明“我”存在,也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那个“基本谎言”。–《回家:越走越快乐,回归疗法入门》

在我看来归属感,是另一种形式的存在感,通过将自己归属于某一个与人相关的集体,或者某种信念,来满足存在感。

剧中也有呈现关于归属信念的归属感,就是三七道。虽然这个信念在我看来是错误,但这确实是归属于信念的归属感。

《回归疗法》中关于”无我”的内容

说“无我”,并不是说否认你所看到的那个能运动能呼吸活着的身体,也并不是说否认那个能思考有快乐悲伤种种感受的心灵。说“无我”,首先是否认你所具有的一种根深蒂固的信念,你觉得好像在这个身体中,或者说发起这些思想的主体,是有一个持续存在的、稳定的“我”。我们会觉得是“我”在呼吸,是“我”在思考。这种“有个我”的感觉,实际上是没有充分根据的。古代哲学家笛卡儿说,“我思故我在”是一个可以确定的公理,但是后来的哲学家指出思只能证明思在,而不能证明我在。“思故思在”才是合理的说法,而“我思故我在”是没有根据的,是把一个“我”偷偷放进去的结果。

没有“我”,万象只是按照其因果去流转。正如庄子所说,我们的肉体不过是物质的产物,当这个身体死去,它就会转化为泥土,然后变成草木的一部分,变成马的一部分或者蚂蚁的一部分。思想在世界上传播,也不过是以不同的身体作为其临时的载体。今天我觉得这个思想是我的,但是明天也许另一个人会接受这个思想,实际上思想并不属于任何一个人。

微信读书 • 《回家:越走越快乐,回归疗法入门》

https://weread.qq.com/web/reader/c1f325a05cf92cc1f373b38?

Previous Post

一法通万法通

Next Post

意、念、心、志

Related Posts